第(2/3)页 她一个一个地报着数字,台下渐渐安静下来。 这些数字太具体了,具体到每个人都想起自家粮缸见底时的窘迫。 “如果按我的法子,”宋晓的声音提高了些,“盐碱地种枸杞,一亩八十,水田养稻花鱼,一亩多收二十,坡地种土豆,一亩能出一千斤!” 人群中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。 这些数字太诱人了,诱人到让人不敢相信。 “吹牛!”一个粗犷的声音突然打断了她。 李红军站了起来,黝黑的脸上满是不屑,“丫头片子懂什么种地?我种了三十年庄稼,还没听说过这种好事!” 宋晓不慌不忙地从木盒里取出两份土壤样本,“李叔,您看看这个。” 她举起两个小布袋,“左边是没改造的盐碱土,右边是改造后能种枸杞的土。您摸摸看?” 李红军将信将疑地走上前,粗糙的手指探进布袋。 李红军他的表情从怀疑变成了惊讶,“这…这真是咱村的盐碱地?” “千真万确。”宋晓转向众人,”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,怕我把地折腾坏了,耽误一季收成。” 她顿了顿,”所以我有个提议。” 全场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。 “第一,已经种了辣椒和豆子的地,今年不动,照常收。” 宋晓竖起一根手指,“第二,剩下的地,咱们根据土质重新规划,肥田种稻花鱼,坡地种土豆,盐碱地种枸杞。” 她环视众人,目光坚定,“这些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,赚的钱年底分红。 另外,愿意来合作社干活的,一天一块钱工钱!” “一天一块?!”人群炸开了锅,这个数字太震撼了,要知道,现在一个壮劳力干一天活,最多也就挣五毛钱。 村长的儿媳岳玉琼第一个站了起来,“我报名!我家那两亩坡地,全交给合作社!” 还是村长家的又魄力,宋晓很欣慰。 自打上次在村长家见过,一直没来得及跟嫂子道谢,多亏她收胡豆才顺利。 她觉得村长儿媳是个有远见的女人,坚韧能吃苦,一个女人把地里跟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。 自己培养5名女性技术骨干的任务,或许能将岳玉琼收入麾下。 “还有我!”李红军和老婆李二婶也举起手,“我家三亩水田,晓晓说咋整就咋整!” 但仍有不少人犹豫不决,宋晓理解他们的顾虑,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谁也不敢轻易交给别人摆弄。 “这样吧,”她提高声音,“给大家三天时间考虑,愿意参加的,到村长那里签字画押,不愿意的,绝不勉强。” 她诚恳地看着每一张脸,“我宋晓把话撂这儿,要是年底分红不如往年收成,差额我自掏腰包补上!”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。 宋建国猛地站起来,“闺女!你……” “爸,我有把握。”宋晓冲父亲笑了笑,那笑容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。 李村长适时地敲响铜锣,“散会!三天后,愿意参加的到大队部签字!” 人群渐渐散去,但议论声久久不散。 宋晓站在碾盘上,看着乡亲们三三两两离开的背影,忽然感到一阵疲惫。 这场仗,比她想象的要难打得多。 第(2/3)页